K5小说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21章 王保保埋的坑(第1页)

红薯和土豆这两样东西,其实很早就流进华夏了。

但这么多年都没有推广起来,当然是有原因的。

其主要原因就在于,在化肥大规模普及之前,其实这两样作物并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价值。

它们对地力的消耗太大了。

华夏种地,跟西方不一样。

讲究的是精工细作。

这一块被伺候好的上等土地,是能连年高产的。

为了短暂的粮食丰收,就放弃长远利益,我们的老祖宗可没这么傻!

所以只有那些土地贫瘠的山区,才会大规模种植红薯和土豆,反正那些土地也种不了其他作物。

“原来如此,天道有缺,有得有失,这才是正理!”诸葛亮神色不变,只是淡淡说道。

消耗地力?

那有什么,最多不过实行轮耕制度罢了。

如今的宁王府,最不缺的就是土地!

不仅是封地内有极为辽阔的土地,封地外,还有广袤无疆的大草原。

这原本是大元帝国的领地,在大元帝国处于攻势的时候,是大明帝国的禁区。

但在静月谷之战结束后,大元帝国和大明帝国之间的攻守态势生了转变。

大元帝国要进行战略收缩,无险可守的大草原,自然就只能放弃了。

而大明帝国如果愿意的话,随时可以去占领那片辽阔的土地。

当然,正常情况下,大明帝国是不会占领的。

利益太少了。

广袤的大草原上,除了牛羊,几乎不出现任何东西。

对大明帝国来说,占领这里的价值,除了在名义上扩充了版图外,几乎找不到任何实际利益。

而且每年还要往里面搭上大笔的行政费用。

朱元璋是个非常精打细算的人。

这种只有虚名,实际利益却要受损的亏本买卖,可是绝对不会干的。

不过如今的情况生了变化,如果广袤无疆的大草原上也能种植红薯和土豆的话,即便是只能种植一季,这片土地也就不再是毫无价值了。

“或许,宁王府能够实现农耕民族千年来的夙愿,彻底消灭草原民族!”诸葛亮野心勃勃的想道。

随后诸葛亮就匆匆离开了,事不宜迟,他需要立刻将红薯和土豆的种植之事落实下去。

朱权则又派人去请来了关羽。

“关将军,恭喜你升职了!”朱权见到关羽的第一句话,就是跟他道喜。

就在昨天,朱权大婚的同一天,关羽的升职公文也下来了。

鉴于关羽在此战中的巨大功劳,朝廷破格提拔他为都指挥使,仍归宁王府麾下。

这让关羽成为如今的大明帝国内,唯一一个王府所属的都指挥使。

从具体的管理层面来说,这也是一件大好事。

在大明帝国的军队体系中,千人规模的战斗,通常是由千户负责。

而万人规模的战斗,就需要指挥使负责了。

但宁王府的情况特殊,宁王府的军队太多了,已经过了十万。

如果还是坚持正常军队体系的话,关羽就得跟一百个千户直接沟通了。

这明显是不现实的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